王杨( 宿州市博物馆, 安徽 宿州234000)
摘 要: 随着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对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当前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现状着手,分析了文物陈列中容易出现的若干问题,就如何科学地进行文物陈列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此打造具有较好传播能力的展览。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文物陈列方式;改进&苍产蝉辫;
201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对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文物合理利用不足、传播传承不够,让文物活起来的方法途径亟待创新。”《意见》为新时代开展文物展览工作,促进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实施层面对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中容易出现的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1 文物承载的文化内涵
文物记录着五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含的精神鲜活起来。”这为新时代文物展览工作指明了方向。一件件文物,集中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艺术、信仰、风俗等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文物所蕴含的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精神相通。
2 博物馆文物陈列的重要性
博物馆陈列主要是依据展品的基本属性、陈列目的、主要特征等,并结合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主题构建,通过艺术形式将展品蕴含的文化底蕴传达给参观者摆1闭。博物馆文物展览不仅展示文物本身,而且按照特定的陈列方式,达到“透物见史、以物见人”的展示效果,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彩。这种以实物例证向观众表达内涵和传送信息的方式,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比性和强烈的说服力、震撼力。
3 博物馆文物陈列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文物的无序展示。博物馆既不是杂货铺,也不是古董店。简单堆砌使文物通常以静态和孤立的方式呈现,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被隔断,引起观众的混乱认识。二是展示形式单调。展览中大量采用以文字为主的说教式展示,使观众感到枯燥乏味。叁是文物文字说明或过于晦涩难懂,或过于简单笼统,观众看不懂展览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四是片面认为只要符合基本功能的设计形式,就是好的陈列设计。以展板上的装饰布为例,除了要满足阻燃、吸音、结实的基本要求之外,在设计上还应考虑美观,富有视觉感染力。
4 构建博物馆文物展品陈列模式
4.1 文物展品的遴选
首先,文物选择的依据是展览主题。展览主题的定位,可根据博物馆的性质、地域文化、馆藏文物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摆3闭。上展文物应紧密地聚合在主题下,其蕴含的文化信息或能够很好地说明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或能很好地反映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生活变化,从而形成展览的鲜明特色。其次,对参展文物的选择应尽量全面、系统。选择不同质地的文物(如瓷器、玉器、书画、陶器等)和不同使用功能的文物,使文物形成较完整的系列,有助于观众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信息,了解文明发展历程
4.2 文物展品的排列参展文物确定后,需要考虑的是以何种方式组织文物的陈列。
4.2.1文物组合
陈列展览中的文物组合是指,按照文物的地域、时代、材质、用途等划分为若干系列,通过有序的信息表达,完成向观众传播展览主题的任务。在展示空间中,文物在空间上的少许偏移,会使某些逻辑关系淡化,从而使观众看不清其间的相关性。对文物进行合理的分类陈列,使文物展示秩序更具逻辑性,文物组合的叙事能力相对更为系统。因此,展品多以组合方式进行呈现。例如,玉器精品展按照不同时代、不同功能序列陈列,分为礼仪、饰件、陈设、器皿、文具等区域进行展示。书画精品展可以根据绘画作品的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技法(水墨写意、工笔设色、率意点染、大笔泼墨等)、不同类别(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以及书法作品的不同字体(真、草、隶、篆、行)分不同组合进行展示。
4.2.2 重要、特殊文物的展示
具有重要性与代表性的展品应当置于展厅或展柜内最佳陈列位置,以突出每一部分内容的重点和亮点。而对于文物上的纹饰、题字、落款等,则需要采取特殊的注解方式布展,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摆放(平铺、竖立、横陈、倾斜等),也可以增设放大镜、镜子、纹饰展开图、特写照片、多媒体演示等配套设置,全方位呈现文物鲜明的艺术特色。
4.3 文物文字说明的处理
文物文字说明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文物的自然属性(名称、年代、尺寸、作者、质地、工艺特色、出土地点等)和社会属性(文物的用途、意义等)。
对于一目了然的文物,文字说明的撰写,用简洁、疏朗的方式进行。&苍产蝉辫;
对于难懂或重要的文物,应以易懂、详实的文字着重阐释,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参观需求。以西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为例,文字说明可以包括更多信息,如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西周礼仪制度及历史背景等。
4.4 展陈空间的有效使用
文物在展柜、展厅中放置的位置不同、高低不同都会给观众留下不同的空间感觉。文物的陈列应以人为本,展品放置的高度应在观众欣赏文物的舒适视角范围内,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同时,缺乏空间变化的文物展示,使人感到单调乏味,故文物陈列应呈多层次、立体式,高低错落、疏密得当。另外,提炼展览内容的艺术元素,通过展厅内装饰风格、环境照明等氛围的营造,使得展览内容与展示空间达到相协调统一的效果,引导观众感知展览理念。
5 辅助展示手段的运用
由于展览中的文物脱离了原始环境,要使观众理解一件件静止的“物”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情形,是很困难的。为了帮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文物,陈列设计可采用文物复制品、电脑触摸屏、视频播放、还原历史文化场景等辅助展示手段。还原文物的历史文化场景,即通过为实物展品提供文化坐标和使用场景,使实物易于被理解摆4闭。以“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中的“渔农并举”单元为例,场景设计为一个干栏式建筑的海边渔村,一些村民在海上捕鱼,一些人在用各种农具耕种,禾花雀在成熟稻田上偷食以及小孩捕捉的场面,并以斜面矮柜将农具、禾花雀、渔具、水产以及船纹提筒等文物置于场景前摆5闭。场景与文物互为呼应,使文物的用途融入到故事、场景之中,以产生还原、立体的展示效果。
6 结束语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文物陈列以组合的形式呈现,有主线、有侧重,让文物自身说话,突出重点和亮点,淡化说教和灌输的方式,并着力于展厅内艺术氛围的营造,使展览兼具美化怡情的观赏性与浅显易懂的文化性。通过展览,观众们不仅可以获得新知识和启发,得到新理解与感悟,更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自信和共鸣。
参考文献
摆1闭谢杰华.博物馆展品陈列展览方式的改进探讨摆闯闭.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148-150.
摆2闭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摆闯闭.东南文化,2010(6):9-16.
摆3闭管丹平.发掘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眼”——以“明德至善家国天下——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展”为例摆闯闭.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110-115.
摆4闭严建强.从展示评估出发:专家判断与观众判断的双重实现摆闯闭.中国博物馆,2008(2):71-80.
摆5闭唐贞全.博物馆展示中的观众注意力引导——以“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为例摆闯闭.东南文化,2012(3):110-114